前日,李克强来到中央党校做经济形势报告,这场原本中规中矩的报告会还没开场就别开生面,因为话筒“不听话”了。主持人是常务副校长何毅亭,他连试了两回,话筒都拒绝合作,台下还出现了哄笑,急得他连忙跑到后台去指挥调试设备。话筒恢复正常后,何校长一个劲地道歉。这时,李克强主动为他打圆场说:“今天报告的前奏非常新颖,非常风趣。这体现了中央党校生动活泼的学风。是不是某个方面,也反映了中央财政对中央党校的组织装备支持不够?”随后他话锋一转:“不过大家放心,这绝对不说明我们的经济形势不好。”台下学员听后一片掌声笑声,这个尴尬的小插曲就这样化解了。讲座结束后,全场三次热烈鼓掌,经久不息,李克强两次起身鞠躬致谢,后来他笑言,“我不好三鞠躬了”,并用手在空中做了一个致意的姿势。 总理一年里参加这样的会议、调研、突发事件处置数不胜数,如何灵活应变、化囧为梗,自是有一套独门高招,诸如在中央党校遇到的“音响危机”就不是头一回,但他每次都是应对自如。 2013年5月21日,李克强在印度访问。在此,他将发表就任国务院总理后的首次海外演讲,全球高度关注。演讲一开始,李克强使用的话筒突然出了问题,发出“嘟嘟嘟”的声音。面对这略显尴尬的一幕,李克强轻松地笑着说,“这是前奏。这是要表明,我郑重地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印度人民致敬。”这个幽默化解的不仅是现场尴尬。一个月前,中印双方在边境发生摩擦,形势一度十分紧张。李克强此次访印,正是为了加强两国高层沟通,修复双边关系。他借助话筒的故障,巧妙地向印方抛出橄榄枝。台下听众也会心地笑起来,并报以热烈的掌声。 “超时”是领导人政务活动常要面对的问题。一次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联合记者会上,李克强回答记者提问的时间已经超过了预订时间安排,默克尔在一旁多次看表并耳语提醒李克强。李克强立即表示,“默克尔总理告诉我,会见贵国总统的时间到了,她希望结束这场记者会,我只能是客随主便。”另一次在瑞士的爱因斯坦博物馆中,由于现场民众的提问过多,已经挤占了李克强为博物馆题字的时间,馆长在旁边不停地看表,李克强又一次注意到了对方看表的动作,于是他主动说:“我看你们的馆长已经看表了,我们在一起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,时间都被压缩了!我要满足馆长的要求题字,他不让你们提问了。”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。 身经百战的领导人们在轻松化解尴尬场面时可谓各有高招。2013年6月,习总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时参加了一场记者会,主持记者会的特多官员在记者会结束之时致歉说,当天应该由东道主特多总理先发言,然后才是来自中国的贵宾讲话,但事实上这个顺序被弄颠倒了。这位官员不好意思地对大家说,这是特方犯的“很严重的外交错误”,“大家想怎么惩罚我,都可以”。习近平微笑着表示理解,让这个小小的尴尬顷刻间消除。2013年11月27日,习近平到山东省农科院考察。在查看智能化温室时,有人不小心碰到铺在地上的水管开关,水流突然喷出来,习近平笑着说:“我以为水管也是智能的呢,我往这里一站就自动喷水。”大家一下子都笑了。 1999年,朱镕基访问加拿大,在多伦多的酒店里突遇电梯故障,停在半空中上不去下不来。后来酒店的经理不住地道歉,说保证再也不会发生此类事故。朱镕基很豁达地安慰他:“没什么,没什么,以后电梯从中国进口就行了。”第二天多伦多报纸头条就转引了这句话。 同样的技术故障,朱镕基的继任者温家宝也遇到过。2004年,温家宝访问德国。参观当地一个农庄的牛棚时,由于代表团和记者人数众多,一群牛顿时有些惊恐地缩成一团。温家宝说:“看来它们见到新客人来,有些紧张了。”在场的人都笑了。后来温家宝在德国经济部发表有关两国高技术合作演讲,不知何故,大厅里的灯全灭了。温家宝笑着说:“看来高技术也有出故障的时候。”顿了顿,他接着说:“可是,这依然阻挡不了高技术的向前发展。”黑暗中博得全场热烈掌声。(来自网络收集) |
0 条回帖